业界资讯

传播人物志丨迪思传媒黄小川:从化学才子到品牌专家

作者:17PR 2023-05-26 17:56:14

迪思传媒,在27年的成长中,经过筚路蓝缕,踏过漫道金光。见证了中国品牌传播行业从蛮荒走向全盛的过程,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巩固了领先的江湖地位。

之所以叫江湖,实际上,与其创始人黄小川的性格密不可分。

黄小川,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有傲气和才华的企业家,用27年打败了众多对手,最终创造了行业的黄金品牌。但深入了解之下,则会发现他其实还是一个有江湖侠气的人,他对自己的朋友和员工自带忠诚与慷慨。这种侠气,也正是迪思团队凝聚力的基础所在。


迪思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小川


时势造就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才子

中国的品牌传播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黄小川,则可以算是行业最早的一批探索者,而且是成功的探索者之一。但少有人知的是,他成功的背后,却多少有些“不务正业”。

1992年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的黄小川,作为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并没有走科研报国的路线,却投身进了一个在当时还处于蛮荒状态的品牌咨询行业。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行为,不仅见证了这个行业的成长历程,更在之后缔造了一个黄金品牌,迪思传媒。

谈到这段经历,黄小川表示,1984-2000年的中国,准确地说还没有形成品牌咨询的概念,只是简单的公关服务。但这一阶段,伴随着IT科技类企业的成长,传播需求出现了暴增,而且形式也比较简单,主要是新闻发布、信息传播、媒体关系等。公关公司职能也是以帮助客户做落地为主,没有其他太复杂的工作,竞争也并不激烈。

迪思的早期成长,正是得益于抓住了这样的时机。我们从服务思科开始,后来又接了摩托罗拉、IBM、康柏、DEC等IT行业的客户。几年时间,团队规模也从3个人快速扩充到了100多人。因此,可以说是时势造就了我们。

但是,随后而来的互联网大潮和中国数字化转型等几个时期,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让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在那些年,我亲眼看到了众多靠项目撑起来的执行型公司不断出现,又因为固步自封而尽数被湮灭。可以说,我们不仅赶上了客户需求爆发带来的红利,更见识到了残酷竞争下的一地鸡毛。

因此,作为一个见证了中国品牌传播行业成长历程的老兵,我比很多人都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不能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不能有效凝聚团队,在机遇退潮以后能够剩下的,只有扼腕叹息。

很幸运的是,迪思适应了行业发展的变化。

事实上,Slogan和服务定位,就充分反映了我们紧追行业发展的态度。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又接了更多科技类客户,因此Slogan也更加聚焦,改成了IT& Internet Marketing Partner,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个Slogan格局有点小。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除了IT之外,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而帮助他们和国际接轨,实现品牌价值提升是未来的主要趋势。因此,我们的Slogan再度升级到了Empowering Your Brand,直到现在。

另外,我在几年前察觉到数字化转型将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能,因此就以 “数字时代的品牌建筑师” 当作了迪思的服务定位,并将资源和业务方向做了相应调整。

目的在于为众多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提供相应的品牌咨询服务。经过这几年的验证和客户反馈,这个定位非常正确。

未来,随着客户需求的升级,迪思的Slogan和服务定位还会与之同步。

除了把握趋势,我还知道“兄弟齐力能断金”的道理,因此多年来始终是把员工当兄弟,把他们对公司的满意度放在心上。黄小川说。



不内卷,极度关注员工满意度的老板

在当今这个竞争加剧的时代,所有公司都在强调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靠同舟共济团结员工。但在口号背后,大部分公司都是靠拼内卷苟图衣食,而这些公司的员工,也只能在客户和老板的压力下艰难求存。

黄小川认为,老板的胸怀决定公司前途。胸怀的体现,主要是对待员工的态度要坦诚,管理要科学。光靠内卷和压榨员工获取利益的公司走不长远。

迪思的英文D&S,就是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的首字母。其诠释源自我北大毕业时候的灵感,从营销的角度讲,是要特别强调通过保持民主的氛围,让大家在平等的环境下交流,实现团队沟通的简单、直接和有效,从而使创意最大化。因此,我要求从管理层面推动民主,所以迪思特别不强调等级,而强调和客户共创的精神,以及团队内部无级别之分的头脑风暴;而科学则是要遵循市场规律,不搞跃进。比如在营销里面,要尊重大数据洞察和分析得到的结果,所有的东西都要基于科学。

除此之外,坦诚的关键点还在于让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因此,我们强调Learning by doing,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为此,我们设立了诸如黄埔精英训练营、黄埔大讲堂等内训机制。迪思和中欧、清华、北大,还有长江商学院都有深度的合作关系。每年公司都有名额,送总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去读MBA,副总裁以上的去读EMBA。公司会承担学费,让管理层拓宽眼界。并且不附加任何限制条件,我也不担心员工离职。

因为没有员工会在一个公司一直做下去,但公司要成长,就要员工与之同步,这样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况且市场对于人才的竞争永远存在,员工也需要不断比较。只要公司有一个共同成长的良性机制,就能保证有足够的竞争力,不发愁没有人才。迪思甚至有前后离职五次又回来的员工,我们也很欢迎。怕员工离职舍不得培训,最终只能是固步自封。

除此之外,迪思即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裁员和降薪。我们核算过,降薪能节省两三千万,但员工要还房贷,要生活,压力太大。所以我们没有降薪或者裁员。我觉得公司有情有义,员工会通过热爱加倍回报。在这种情况下,2022年那么艰难的环境,我们的业务还增长了20%。由此可见,口头上说同舟共济,讲大道理没用,关键是要“以心换心”。

如果把迪思的管理文化总结一下,那就是“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同样重要,没有员工的满意度,就没有客户的满意度。”黄小川说。



要紧追AI,但不能靠它贩卖焦虑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AIGC核心市场规模将达79.3亿元,公关行业是其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因此,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等LLS为代表的AIGC出现之后,很多品牌咨询机构都立即跟进。一夜之间,AI取代人工的论调甚嚣尘上。

关于这个话题,黄小川说,紧追最新技术是品牌咨询公司的基本功,因此迪思也在第一时间成立了AIGC创新研发中心,不仅研究各种AIGC平台之间的差异和优势,同时也研究AIGC的商业化应用。对公关公司来说,AIGC可以让内容生产不再大量地依赖人力。目前来看有一定的价值,比如我们27周年司庆的系列宣传品海报,画面、文案都是用AIGC做的,但这些产品距离全面的商业化应用还有距离,还不能直接提交给客户。因此,坦率讲,我认为现在这个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至于AIGC商业化的前景,我认为要分两方面看待。首先,AIGC在提升内容输出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不同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说是一把双刃剑也并不为过。特别是对于广告公司的影响会更大,有可能会灭掉很多比较初级的小型平面创意公司。但是对品牌咨询公司而言,由于我们生产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对客户业务和产品的理解和洞察,但AIGC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不可能像我们这样了解客户,因此最多替代20%-30%执行侧的功能。

第二点是对社交网站,如果今后UGC的内容被海量AIGC内容代替的话,这对社交网站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AIGC的内容最大问题在于不能像人一样表达情感,因此内容无序泛滥以后,很难吸引消费者去阅读,会对传播方式和品牌方投放产生一定影响。不过,想必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届时也会推出相应的法规和行业标准加以约束。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是正常的社会进步,就像当年PC机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习惯一样。所以,没必要过分夸大AIGC的影响,特别是借此放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