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察

公关如何在毛都没有的日常中找传播点

作者:姚素馨 2018-09-13 11:23:32

作者:姚素馨

来源: JustPR(ID:justPRit)


我是出来回答问题的姚素馨

  

来自一家实话讲多了赚不到钱的公关公司

  

之前我们写过《狗屁创意,日常工作才是检验公关水平的最高标准》,后台和社群里都有蛮多人留言表示GET到日常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日常传播找点时仍觉得困难,想要知道更具操作性的方式。

  

那就说一说呗。

  

当有发布会要开,有重要产品要发布,有了不得的投融资项目要上,这些时候当然有话题有素材有内容传播。

  

那么,没有这些发生的时候呢?

  

在后台看到最多的是说:我们是小公司,没有战略,没有那么多事情发生。

  

我说两点:

  

1、 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公司,确实事情少,但相应的传播密度和声量要求也不一样。你们公司不会像我们以前那样,某一个项目每天光新闻稿就要10几篇吧。

  

根据公司的体量和性质,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常”量,定好规划。

  

2、 日常就是指没事发生的时候啊。有事发生的时候才传播,那叫记者;没事发生的时候也传播,这才是公关。哈尼,注意心态。

  

深入挖掘

  

传播内容不会自己找上门

  

深入挖掘,传播内容不会自己找上门。

  

一直强调,公关就是要传播跟公司想要对外展现的总体形象符合的东西。

  

所以,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都可以传播。

  

可以去挖资料的地方有:

  

人事部

  

最基本的是有没有牛逼哄哄的人入职?哦,你们公司招不起,那有没有奇奇怪怪的人入职?比如,技术公司不拘一格的选择只有高中学历但是技术优秀的人才,或者互联网公司年轻的90后高管,或者制造公司生产线上的特殊人才。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塑造公司的专业度形象,或者突出工作氛围。

  

另外,员工福利也是可以说说的。福利不仅指工资高,还包括晋升体系,破格提升。

  

这也都没有,那么,员工学历比例,年龄比例,男女比例,这个数据数一数总是有的吧。“普遍高学历”、“年轻一代崛起”、“女性更具竞争力”,哪个结论适合你家,你就用呗。

  

法务部

  

很多人认为公关部跟法务部发生联系是在出现危机的时候。

  

没错,别人公司告你们公司,是危机;你们公司告别人公司,就是传播点了呀。什么别人侵权内容啊、山寨技术啊、抄袭啊。在确认自己家没毛病的之后,都是可以用的素材。

  

注意:一定要确认自己家是真的没毛病的。

  

商务部

  

对外合作大的项目很多肯定是宣传过的。

  

可以再问问的是小项目,鸡零狗碎的那些。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想想有没有可用的。比如,关于新业务方向的“猜测”,密会技术专家等等。

  

还有,已经完成的合作,也记得跟进。发布会上吹的牛逼,落地了吗?赚钱了吗?扑街了吗?后续可以在找点东西写一写的。

  

哦,你问扑街的为什么也要?提前做好准备释放风险,对于自己家发生事情要了然于胸,早晚要爆发的事情,有一部分是可以用自爆的方式去做说明的。当然,有的是怎么都不能说的。

  

业务/产品部门

  

这是大部分信息的源头。

  

业务部门很多时候不知道要提供什么信息给公关部,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会导致2种令人头疼的结果:

  

1、 他们提供并不适合宣传的内容,强行要求公关部发布;

  

2、 他们去跟老板说,业务亮点特别多,公关部就是不宣传。

  

呃……

  

所以,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考虑,都请与业务部门保持紧密沟通。

  

个人建议大家在向业务部门要信息的时候,尽量具体。

  

从业务部门的角度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信息适合传播是合理,因为那是公关部的职能。

  

有两个方法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1、 参照,我会给到以其业务甚至其他公司的对标型传播内容个,直接问“这个你们有吗”;

  

2、 填空,只留出需要业务部门补充的信息,其他地方都写好。呈现形式是:XXXXXX(此处请根据产品补充,尽量突出性价比,不得少于300字)。

  

另外,对于自家产品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进行横向竞品对比,纵向产业链关联等等。

  

客服部/维护部

  

找点客户案例也是不错的。

  

自媒体时代,案例型推广尽量用真实素材,否则实在容易穿帮。

  

在挖掘能力方面,真的可以看看人家微商。完全做到P事没有,坚持天天发布。

 

当然,不是要照着复制这种做法,对于大部分品牌来说,这种做法对于“品牌调性”是有非常大的损害。

  

我要说的是,看看人家这种不要脸的精神,不要开口就是抱怨没有内容。

  

没有话题?

  

不制造哪来的话题!

  

先要说明一点,大部分话题都是策划出来的。大众不明白热点怎么来的,公关还不明白吗?

  

不要傻傻以为人家公司就有很多“话题”,不用担心日常发布什么。

  

错了!

  

你看到的优秀案例,大部分就是因为人家公关部担心日常发布什么,而制造出来的 “话题”。

  

然后要强调的是,大部分话题虽然是“无中生有”,但是绝对不是捏造。捏造是要被抓起来的。

  

公关做的是收集、整理、提炼的工作。也就说,要有敏感度,把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抓取出来。

  

比如,堆在产品部门口挡到路的“打样废料”,在公关眼里就是推翻重建135次的传播点;法务部聚餐时吐槽的取证难,维护自身权益得来的赔偿还不如取证成本,在公关眼里就是“为了公道不计成本的公司价值观”。

  

以上都是单点话题的引发。

  

还可以弄一些“有组织的话题”。

  

包括,按照时间线组织“大事记”,有历史的是“源远流长”,没历史是“突飞猛进”,发展清晰的是“专注凝练,一门心思”,乱七八糟的是“永远站在风口,抓住每一次机遇”。

  

按照类型也可以有“群像”,被逼疯的程序员们,绝不再改的设计师们。

  

在策划话题的时候,公关是可以尺度大一点的,不要怕提,最后做不做会有老板把关。但是,什么都不去做就是你的不对了。

  

轻重结合

  

不要觉得大媒体深度访谈才是公关

  

在我看来,全媒体时代,公关不是什么“市场化”了,“融合”了。

  

公关传播的还是企业特质这个核心,只不过是传播的渠道变多了而已。

  

我一直认为,公关就是碎碎念,是不断的灌输与重复,所以我们坚持强调日常。“一锤定音”在10年前网络开始发达之后,就不存在了,更别说现在了。

  

但另外一方面,也让传播有了新的形式。“这个内容媒体发不了”也已经是过去式。媒体发不了新闻,然而还有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美拍、百度百家、今日头条号等无数可以传播的地方。

  

现在,一定不要认为,发了多少新闻稿才是日常工作。

  

公关从业者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完成自我更新。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所以,请把你的这种特质表现出来。“轻质化”的灵活传播方式也请用起来。

  

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什么渠道,本质是公关传播。

  

即便用了微信大号,也不会是“卖货”,用了抖音也不会是办公室有个好看的姐姐。而是在确认传播主题之后,用渠道去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是硬凑,装一装样子。

  

总得来说,心里要认可一个惨痛的事实:公司本来就是没有那么多“现成的好事儿”给你去宣传的。但是,可以说道说道的内容还是有的。

  

就像所有的腹肌,都藏在肚子上的肥肉后面一样。

  

很早以前,就有喜欢装逼的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由JustPR(ID:justPRit)授权17PR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微信图片_201804111034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