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察

互联网巨头如何找回失去的流量?

作者:miku 2018-07-19 09:47:05

来源:媒介360(ID:imedia360)

作者:miku


互联网时代,流量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就相当于血液之于人体,没有流量就难以存活。

  

走入下半场,流量格局日趋稳定,线上流量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机会越来越低,互联网世界这一巨头们的“流量牧场”也面临资源枯竭。不只是新入场者甚至几大互联网巨头们也都患上了“流量焦虑症”,为了获取流量绞尽脑汁。

  

那么,他们各自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回失去的流量并实现更好的留存?

  

TABJ的流量争夺策略

  

—— 腾讯 ——

  

为了收割低线市场的流量,几乎每家互联网公司都和运营商推出了定制化的手机卡,比如蚂蚁宝卡,京东强卡、百度神卡、微博微卡和滴滴橙卡,但在其他互联网公司还仅仅停留在线上推广这些套餐时,腾讯已经以排山倒海之势去占领线下,正在推动其边界快速延伸到“县下”。其推广力度之猛,下沉幅度之大可见一斑。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006.jpg


通过特定APP免流量费用的策略,刺激用户更多地使用这些APP,比如有了腾讯王卡,用户在使用微信、腾讯视频、QQ音乐都可以免去流量费用,这类APP本就占据了绝大多数用户的手机,如今有了王卡刺激,只怕二线互联网巨头在流量争夺战中更加溃不成军。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222.jpg


在掀起了新一波社交生态入口之战的短视频战场中,腾讯也在大力布局,重新上线的微视短视频就是腾讯抢夺短视频用户的一大途径。在内部大力扶持的同时,还打压封杀其他短视频平台,抑制其他短视频来导流腾讯社交平台的流量。

  

—— 阿里 ——

  

做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面临的流量瓶颈是非常显著的。

  

有基于此,作为线上流量的霸主的阿里,先后进行了一连串大规模的收购、投资,无论是收购UC、高德、优酷土豆、饿了么,投资微博、陌陌,还是投资传统渠道,建设所谓新零售,都是为引流,解决阿里由流量引起的发展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255.jpg

  

大规模收购的目的一是补齐业务线和服务配套体系,打造阿里商业生态;二是掠夺流量,即将其他企业平台上聚集的流量引入到阿里平台,包括天猫、淘宝、支付宝上来。

  

此外,对硬件企业魅族、小米等的投资,也是为抢占移动端的流量入口。

  

在品牌营销方面,阿里支付宝、淘宝先后和春晚合作,特别是2018年春节期间淘宝通过电视媒体来实现市场下沉与用户拉新。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315.jpg

  

—— 百度 ——

  

百度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流量及用户,在今年也是动作不断。

  

先是宣布“手机百度”App更名为“百度”App。从而使百度APP,既提供信息搜索,也提供信息浏览服务。所谓“信息浏览服务”,就是百度当前非常看重的信息流。而信息流就是追求用户黏度。这就表明,百度APP将重点发力,运用人工智能,不断强化自己信息流的地位,成为移动端真正黏住用户的APP。

  

最近,在微信、支付宝、淘宝纷纷孵化出多个“爆款”小程序后,百度也开始加码小程序,争夺这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流量入口。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336.jpg

  

—— 京东 ——

  

京东获取流量的方式是和各大互联网巨头合作,目前已经与9家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依托京X计划,与腾讯、今日头条、百度、360、网易、搜狗、爱奇艺、搜狐、新浪9大头部媒体合作,实现了电商和社交、搜索、内容、视频等诸多领域的场景结合和数据打通,打通了多个超级流量入口。

  

此外,京东还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无界零售战略。并与中海地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双方优势在全国主流城市建设数百家无人超市,联合布局无界零售,利用X无人超市、X无人售药柜、智能配送终端等“黑科技”项目来实现流量的获取。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357.jpg

  

同时,京东先后投资永辉超市、沃尔玛等线下巨头,进一步挖掘线下流量。

  

—— 今日头条 ——

  

今日头条作为快速崛起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大敌”。甚至不只是巨头,几乎想在内容领域有所动作的公司,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头条当对手。在信息流、短视频、社交这些新兴业态领域,今日头条先后和百度、腾讯对簿公堂。

  

目前,今日头条旗下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APP矩阵。打头阵的APP是今日头条。第二梯队包括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抖音、悟空问答,以及收购的美国短视频社区Flipagram、自营的“海外版今日头条”TopBuzz。

  

同时,当前内容已经呈现出流量属性,已经形成了“内容即流量”的趋势。在去年,今日头条挖知乎300大V,采取奖励机制鼓励内容生产,利用内容来抢钱、抢流量。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417.jpg

  

另外,今年以来,今日头条一直在低调布局游戏领域,通过游戏这一大型娱乐入口获取更多的流量。6月14日,头条不再低调,通过上线安卓客户端“今日游戏”板块,正式打响征战游戏业务第一枪。随之而来的是今日头条的游戏直播,也已经开始试运营;接下来今日头条还将有更深入的游戏产业链计划。

  

互联网企业如何破解流量瓶颈?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要寻求新的流量增长,无外乎三条路:往下沉、走出去和新领域。此次我们从流量角度出发,可以看到多条路径:精细化经营、培养忠诚及粘性、开源拉新。

  

1、深耕流量池,激活现有流量

  

流量不等于收益,客户价值才等于收益,尤其是客户的终身价值。多数企业过于执着于拉新引流,疯狂为流量付费,这种的盲目投入,反而造成更多迷茫,结果既没有积攒到更多流量,也没有变现的能力,让企业变得越来越难……

  

此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另辟蹊径,对现有用户进行精耕细作式开发,挖掘客户的现有和潜在价值的最大化。

  

2、以人为本,让企业变得物有所值,成为用户心中首选

  

当前的互联网市场,已经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化,用户期望一个平台的产品及服务能够提供超出预期极致的产品,就需要平台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将平台优势做到极致,实现物以“稀”为贵。

  

此时,就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打造品牌文化,让平台的品牌形象符合用户自身的标签与调性;二是制造具有持续热度的内容,探寻多元的传播方式;三是积极保持与用户的互动与沟通,提供可视、精准的品牌活动。多维度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保持用户的忠诚度及粘性。

  

3、线上流量尽显疲态,线下成最大流量入口

  

当前媒介生态已进入万物皆媒时代,新媒介、新场景不断涌现,未来品牌与用户的连接将变得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需要从线下各个渠道拉来流量。

  

除了继续挖掘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线下入口——电视媒体以及户外媒体的价值以外,互联网平台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媒介场景,如酒店电视盒子(曾经存在却已消亡),滴滴专车车身广告、定向免流手机卡等新媒介物种。

  

此外,互联网巨头拥有的雄厚资本及资源能够帮助自己不断并购、加码新的流量入口,做到紧跟用户脚步,在伴随中利用优质内容、新颖媒介形态随时拉取更多流量。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509.jpg


4、把握互联网新势力人群,抢占未来流量

  

互联网新势力人群主要有新进入互联网的中老年人群、少年人群以及小城乡人群,这些以往被忽视的互联网非主流人群正在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贡献抵柱。

  

为了抢到更多的青少年人,争夺二次元圈层,已经成为包括TAB在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必要之举。中国目前有2.6亿的二次元用户,其中近97.3%是90后到00后。

  

通过二次元抓住这一年轻消费群,是每个互联网公司的永恒必修课。从圈层文化上打动用户,是最高级和防御性最强的策略。谁能够拿下二次元群体,谁就拿下了今后5-10年的核心用户。

  

5、出海战略更专注,以创新模式及服务抢占市场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出海成为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战略重点。但几大巨头却在出海道路上走的不是很顺心。业内人士分析称:“大公司虽然实力很强,但是在国际化的时候会不够专注,因为国内市场的诱惑太大了,国际化其实只是国内市场的一个战略补充,这就注定了很难成功。”

  

中国互联网公司企业,要实现海外扩张和生根发芽,就必须突破当前工具类产品服务模式,要找到其能够真正连接、构建海外本土用户使用粘性的场景,把生态打法真正落地,实现与人的更多链接,最终形成流量增长。

  

微信图片_20180719094544.jpg


写在最后:这个时代的流量正变得越来越稀缺值钱,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及未来。正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互联网巨头之间,随着业务体系的短兵相接,未来他们之间的流量争夺战将愈演愈烈,而各平台间又将有哪些创新式的流量获取模式及渠道?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媒介360(ID:imedia360)授权17PR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