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察

得罪媒体的11宗罪,现在知道人家为什么不理你了吗?

作者:姚素馨 2018-06-20 16:56:59

作者:姚素馨

来源: JustPR(ID:justPRit)


我是乖甜懂事的姚素馨,

  

来自一家实话讲多了赚不到钱的公关公司……

  

最近连续被一些企业对待媒体的方式惊到,真的是……很有勇气。

  

微信图片_20180620165136.jpg


公关作为公司的“门面”,很大程度上代表企业形象。那些得罪媒体的行为,不仅暴露个人智商、情商,公司也跟着降级。

  

得罪媒体,可能会有以下后果:

  

1、 传播效果打折,比如不发、发得短、发得没有深度。不过,只要发的不是负面,都已经算有良心的了。

  

2、 以后不愿意搭理你,再邀请活动、约稿,都直接或婉转地拒绝你。在为客户约媒体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听到一句“XXX啊,他家的活动我是不去的。”然后,我们就会有个段子听。

  

3、在媒体圈内,说你是个傻X。这个杀伤面积就有点大了。

  

这里讲的媒体关系,不包括已经砸钱进行过广告投放与合作的媒体。

  

媒体关系不是指你有没有哪个媒体、哪个记者的联系方式,拿着一张不知道哪里捞来的列了几百家媒体联系方式的EXCEL有什么好得意的。好的媒体关系,指媒体对公关有信赖感,对企业有认同感,有沟通欲望。

  

经常有企业跟我说:“你跟媒体关系好,能不能让他们XXXX。”这里的XXXX,通常是个二逼操作。

  

我的回答是:“就是因为我不会让媒体XXXX,才会跟他们关系好。”

  

总得来说,大部分人不是没有得罪过媒体,而是即便得罪了媒体也不知道!

  

下面列出很得罪媒体的X种操作:

  

1 多头对接

  

最讲究“单线联系”的,除了地下党,大概就是媒体关系了。在企业内部,应该有明确的媒体关系分工,可以按照地区分,比如“北京”与“京外”;也可以按照条线分,比如“产经”与“科技”。

  

除了集团化的大型公司,可以每个分公司都有人去对接媒体之外,一般来说,每家公司只安排一个人对接同一个媒体条线记者。今天这个找,明天那个找,会让记者觉得企业相当乱、不规范,同时也很难形成稳固良好的媒体关系。

  

不过,相比企业多人对接同一个记者,更可怕的是,一个公关同时找同一个媒体同一条线的几个记者。简直犯禁忌。

  

说几个特别活该的真人真事,你们体会一下。

  

某企业邀请记者A参加活动,A没有立刻回复,企业分分钟去找了B,B还是没有回复,又去找了C。三个记者一套词儿,发现都收到了邀请,集体做出“这家有毛病,永远不参加他们活动”的决定。

  

某企业让公关公司邀请媒体参加活动,然后自己也请了同一家媒体的另外一个人,两个记者同时到场,互相尴尬。这种情况,回去能好好发稿才怪。

  

某企业委托我们去找某家媒体沟通一篇稿子的上刊。问了之后,记者反馈“已经有人去打过招呼”。其实企业已经去找过别的记者,不知道哪里来的思路觉得“多找几个人比较管用”。最终稿件没上,因为编辑觉得“这么多人来说,可能这篇稿子有风险。”棒棒哒!

  

所以,在媒体关系处理上,“人海战术”是不存在的,请保持单线。

  

2 厚此薄彼

  

同类型或同级别媒体邀约时,尽量全覆盖。如有特殊情况,也要向媒体作充分说明。比如,证券类的四大报,中证、上证、证券时报、证券日报,根据项目不同,要么都请,要么都不请。基本上没有挑2个倒班来的情况。

  

在接待规格上也尽量一视同仁。包括,是否有接机安排,酒店规格以及房间规格,餐饮。如果需要操作“独家新闻”,也请特别谨慎,以免伤感情。

  

再劝一句,不要抖小聪明,媒体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3 忽悠

  

言必信,行必果,可有限讲真话,但是千万不可忽悠媒体。企业与媒体之间想要建立信任是困难而漫长的,毁起来犹如推到多米诺骨牌。一定要跟媒体站在同一条线,不要想着拿他们当枪使。媒体确实是“枪”,只是不一定对谁开火呢。

  

4 对比

  

同类型的媒体,因为内部体制架构不一样,工作理念不一样,办事效率不一样,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与呈现结果。切勿拿A媒体案例去跟B媒体说“人家怎么能出”。不要作死,不要拉仇恨。

  

5 拿领导压

  

要了解媒体的内部架构,要了解总部与下属报社关系,社长、总编辑、总经理权限和排序等。但是,千万不要开口闭口“我跟你们领导说过了。”不论跟领导关系好不好,没人会喜欢总在上面压个领导,更何况是自主意识强烈的媒体。

  

“我跟你们领导说过了”,话一出来,就基本等于放弃深度沟通,进入“完成任务”式操作。领导可能是答应了,但是实际操作者还是记者,不是吗?

  

另外,领导层的高级媒体关系应该摆在关键时刻(对,就是你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危机公关)用。脸刷太多,到真的要用的时候,人家可能就不想理你了。

  

6 一问三不知

  

自身专业度特别不瓷实的公关,媒体也不会跟你建立良好关系。

  

这次合作的意义是什么?新产品有什么亮点?下一步是否开放平台?这些需要媒体来诠释解读的点,自己居然没有一个说得清楚,你还出来干嘛?

  

7 错漏百出

  

公关作为企业对外出口,严谨性是最重要的。记者不管你们企业内部是怎么分工的怎么审核的,都将公关部给的资料内容作为最终版。如果你给的通稿错字连篇,核心数据都对不上,等于是给记者制造巨大麻烦。

  

平面媒体发了就是发了,还能把错的地方给你抠下来?网络媒体要做改动也是需要提流程说明的,撤稿就更是大工程,伤筋动骨。一旦你出错,记者就会给你打上“不靠谱”的印记。

  

8 强迫

  

你觉得是“大事件”,对于媒体来说,可能是个P。谁说你邀请了,人家就一定要来?谁说来了回去就一定要发?

  

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不要天天在领导哪里吹牛逼,实现不了就去逼记者。优秀的公关,在沟通之前就会先想好媒体是否方便出席,有没有角度可以报,需不需要另作安排等等。每次看到不同活动同一张媒体名单的操作方法就来气,简直无脑。

  

9 随意改动安排

  

媒体的工作量其实是非常大的,“赶稿”是他们永恒的主题,经常看到媒体人在沙发上、饭桌上各种码字。所以,与他们确认时间之后,不要随意改动。

  

之前有个活动,活生生的见到企业把会前采访改成会后采访,让所有媒体在与她们无关的招商会议上干等3小时,还不管饭。

  

这种事情发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前期安排一塌糊涂,要么公关在老板那里无话语权被别的部门别的事情插队。

  

不管哪种,都不会让公关与媒体关系得到弥补。

  

10 踩红线

  

对于哪些是记者可以做到的,哪些是他们不可以做的,保持心知肚明。特别是在有重大负面、甚至是危机事件的时候,

  

不要踩线,

  

不要甩锅,

  

不要在危机公关时谈交易,

  

不要把企业与领导给你的压力,转加给媒体。

  

如果平时媒体关系足够好,可以在规范下带来更多额外情报和策略。包括明面上在发布前与企业核实信息,约采访给企业诉说的权利等,另外还会有一些提示暗示。

  

除非你准备以后这家媒体都不用了,否则绝对不要踩红线。

  

11 大嘴巴

  

越是与你关系好的媒体,越是要避嫌。

  

不要到处去说“看到谁谁谁给我们出的文章了吗,关系不要太好哦。”

  

不要把媒体私下跟你说的话,到处传。

  

管住嘴,管住嘴,管住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样写完,总有人会说,你讲得太夸张了,不需要这么谨慎,我也没出过事。我再说一次,公关是一项表面一样,从细节看出专业度有十万八千里区别的工作。

  

你没出事,可能是运气,也可能是潜伏期,不代表你做对了。


本文由JustPR(ID:justPRit)授权17PR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微信图片_201804111034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