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2017一起大学开学大课:
主办单位主旨演讲
一起大学执行校长 银小冬 

作者:17PR 2017-04-13 11:00:37

2017年4月8日,2017传播高峰论坛暨一起大学开学大课在中国人民大学圆满结束。

  

一起大学执行校长银小冬女士发表了题为《跨界的力量》,宣布一起大学官方平台正式上线,并对其“传播跨界学习”的定位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以下为银小冬女士演讲文字实录:


11.jpg


 

跨界的力量


今天有900多热心的朋友来一起大学,非常高兴,也非常振奋,当然也有点小紧张,为了平复我的小紧张,我们先一起来看个古装片。

  


有没有感觉这个配乐很像金庸先生的某个武侠片,对,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学会十八般武艺的,这就是一起大学提倡的传播跨界学习。

  

跨界,回归传播本质

  

说起跨界,这个词并不新鲜,但在关于一起大学定位的讨论中,当跨界从小伙伴嘴里冒出来的时候,我还是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被触动了,仿佛在茫茫大海里找到了方向。

  

兴奋了几天,我冷静下来,一个声音在心里反复问自己:传播跨界学习,我们到底要跨什么界?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问了自己3个问题。

  

1、互联网环境下,公关、广告、营销、数字早已处于不分彼此的融合状态,哪里还有界可以跨?

  

2、如果这个界是指跨界营销,那品牌们早已经玩的炉火纯青,我们岂不是班门弄斧?

  

3、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传播人,他们精于新媒体传播之术,但对真正的传播之道的掌握,还很缺乏,让他们去跨界,岂不是鼓励大家不会跑,就去飞?

  

这样一想,一起大学所提倡的这个传播跨界学习,都不是以上三种情况,那么这个跨界学习,又如何理解?

  

让我们从传播学的定义说起。

  

传播学的定义不下一百多种,这其中既有中、英文不同语境下的,也有来自国内外不同学者的,他们对传播有不同的字面解释,但归根结底,他们对传播的共同认知是:传播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共同意识的行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都会被运用到,比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甚至还有自然科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

  

如此看来,传播学本身就不是一门单一的学问,它是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搭建起来的一门综合学科。

  

那么这样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又是如何应用的呢?

  

它是我们写的一篇稿子?做的一场活动?或者是一支TVC广告片么?

  

是,又好像不是。

  

SK-2《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的广告引发社会大讨论,是因为我们喜欢追逐热点,还是她恰好击中了我们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网红经济,粉丝买的是产品?还是另一种消费心态的表达?

  

最近爆红的“网易乐评专列”,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策划,还是这个大千世界中人性的情感共鸣。

  

仔细研究这些现象,你会发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有着对心理、对社会、对商业的深刻洞察。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洞察梳理出来,我们就掌握了方法,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传播人理解传播行为的规律,系统地搭建传播认知框架,并用它来指导每一次传播实践。

  

大家熟知的营销大咖,小马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锅炉工,从一个锅炉工到创意营销大咖,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进入广告公司后,前六个月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为了快速提升,他和同事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一本世界级广告创意杂志十年来的20000个顶尖的创意作品全部下载下来,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分门别类整理成10个PPT,他反复观看这些创意,从中总结出很多方法,再用这样的方法应用在每一次策划当中。同时他收集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全部抄写一遍,大部分文案甚至能背诵或者复述。

  

就是这样的学习和不断积累,才造就了今天妙笔生花、创意令人叫绝,对营销有着深刻理解的营销专家。

  

所以,今天一起大学谈跨界,其实是谈不要停留在对表象的追逐,回到传播本质,慢下来,潜下心来。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加强自身学科体系的纵深研究和探索;学会归因和方法总结,了解传播行为的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一次传播实践。

  

跨界,科技改变传播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科学、知识、技术大爆发的时代。

  

新科技、新消费、新业态不断崛起,使得每个传播人都要面对认知的快速迭代。

  

物质极大丰富,选择极度自由,信息极度碎片,要留住消费者越来越难。

  

我们再也无法靠经验去赢得一场传播战役的胜利。我们需要借助科学研究、数据分析找到传播支点,进行传播创新。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家食品制造商,你是否知道大脑是依据什么信息来帮助我们选择吃什么?这个选择又怎样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物颜色和饮食偏好之间有密切关系,因为人们是凭借一种特殊的颜色代码来评估人体从食物中可以摄取到的热量,从而决定自己吃什么。红色表示赶紧去吃;而绿色则代表,哦,最好不要。

  

如果是没有经过加工的食品,颜色越红润,它所含的营养成分可能就越高,而绿色食物就趋向于含有较低的热量,这就是蕴含在食物里的颜色代码。

  

科学家们认为这一食物颜色和饮食偏好的研究结论意义重大,根据颜色代码,在将来或许可以考虑利用颜色来对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行为进行影响。

  

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利用数据找到用户,拿银行业来说,找到那些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很重要,但是该怎么找到它们呢?

  

比利时联合银行建立了一个“智能”社区平台,邀请本地居民在这个平台上写自己感觉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不方便,周围缺少哪些服务。

  

比利时联合银行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数据分析之后,他们会告诉那些想创业的创业者,哪里的居民最缺什么服务,应该在哪里建公司。

  

那么,这种方式效果怎么样呢?几乎在突然之间,比利时所有的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都在说,比利时的社区商店实在太少了。通过这个“智能”平台,超过17万个商业机会得到居民确认,平台也成为创业者特别有价值的数据库和交流论坛,而银行也很自然的找到了需要资金支持的创业企业。

  

当下这个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驱动每个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使许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就像10年前,我们不敢想象一部智能手机能如此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一起大学要谈的第二个跨界,拥抱科技,让科技成为传播创新的插件,让科技改变传播。

  

跨界 创造新价值

  

每个传播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传播的使命是关注并支持企业发展,而企业发展离不开对宏观经济、政府政策及未来趋势的把握和判断。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正使得宏观经济、政治、趋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不仅仅是媒体环境的变化、也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是各种变化导致的整体格局的改变,每个商业个体都被卷裹其中,无法独善,每个传播人都面临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快速迭代的焦虑。

  

最近,我采访了50位传播人,她们中既有大而强的传统500强、新兴互联网,也有小而美的创业、创意公司,既有公关人,也有广告营销人,既有战略制定者,也有一线实干家,我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传播人该如何面对正在发生巨变的外部环境,为企业保驾护航。

  

其中2个人的回答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

  

一位来自外资企业,有近20年传播工作经验,她说做communication 的人,必须要 Be sensitive to everything, 对周围的一切保持敏感好奇。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环境,周围的一切都有可能跟你的工作有关联,所以为什么每天我们都玩命的去了解更多东西,宏观的、微观的、产业的、非产业的、跨界的,都有用。

  

另一位来自本土传统制造业的行业新兵,她说,我觉得做传播,不去了解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和趋势,做出来的方案就是浮于表面,根本深入不下去,也做不到管理层的心里去,我们每天都要恶补各种各样的新知识。

  

今天,来自变化的推动力,已容不得我们停下脚步。

  

今天,如果我们还只盯着竞争对手做研究,只盯着近期做规划,只蜷在舒适区做事,我们的价值就会退化,我们应该脱开自己的产品看行业,跨出自己的行业看社会,站在社会和人的角度看传播的生态,汲取跨界营养,储备未来势能,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眼光、格局和学习力,才能在变化的大潮中不断创造新价值,引领新时代。

  

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曦女士,四年前从供职了18年的索尼公司转入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一方面利用自身专业经验为本土创业公司京东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关系体系,另一方面将自己清零,在全新的互联网电商领域里快速学习。

  

京东今天的成功来自优秀的创始人和团队,而京东近年来形象的提升很大程度来自李曦和善于打破学习边界的传播人。跨国公司的严谨专业,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和速度,正在成就新时代的传播业。

  

我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能达成李曦女士这样的飞跃,要做到这些,非一朝一夕的功力所达,需要我们付出日积月累的实践和不断探索学习成长。

  

今天,一起大学学习平台全新上线了,一起大学的首批首席专家授牌仪式也将举行,我们的首批专家,在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有超过15年的经验,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所值得学习探索的大学,大家可以先认识一下他们。【播放PPT】未来大家将在一起大学听到他们的精彩分享。

  

未来也将有更多公关专家,数字专家、营销专家、品牌专家、科学界、心理学家,甚至财务专家都将来到一起大学,传授给我们十八般武艺,帮大家搭建多维跨界的知识体系,引领大家成为更有价值的跨界传播人。

  

今天我在这里发出一个邀请,如果你在某个行业里有10年以上经验,愿意将你总结的知识、方法分享给别人,我们邀请你来一起大学,传道、授业、解惑、传承。

  

让我们一起为推动传播业的创新发展尽微薄之力。

  

最后我想说,传播行业的不断发展更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输入,今天我们的现场特意邀请了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师生,希望这样的课程和平台,能为搭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桥梁,为培养实践型传播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最后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没什么比成长更为艰难

  

摆脱单细胞复制

  

探索多角度迭代

  

以行业的深度,建立思考的高度

  

用行动的广度,拓展视野的宽度

  

放眼大千

  

汲取跨界的力量


  

感谢今天到场的每一位朋友,感谢你们的关注、聆听和支持。

  

2017,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汲取跨界的力量,一起大学!

  

谢谢!